其他

第一批中国青少年高尔夫“大师”诞生 他们的未来是否只有职业之路?

2017-12-28 罗冉峰 体育大生意


体育大生意第1300期,欢迎关注最好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本文作者:罗冉峰

体育大生意记者


在青少年高尔夫圈子中,存在着一个“终极问题”:转不转职业。新科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球大师赛冠军梁恩旗就在赛后采访中被问到这个问题。广州小伙子的答复似乎不是十分肯定。“两年后到18岁时念大学,然后20岁时转职业?还在规划当中。”


▼梁恩旗(男子组)、吕田(女子组)成为中国青少年大师赛的首批冠军


但不管具体如何规划,青少年时期打球打得好的孩子,大多数的目标都指向职业赛场。有人提出疑问:高尔夫带给孩子的,就只有职业运动员这一条路吗?


从业余称王到职业拼搏,高尔夫的标准轨迹

在业余赛场打出成绩,然后加入职业圈子,这是很常见的高尔夫运动生涯轨迹。目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三大业余赛事——美国业余锦标赛、英国业余锦标赛、亚太业余锦标赛——的冠军,基本上都最终成为了职业选手。


以美国业余锦标赛为例,2017年的新科冠军多克·雷德曼当然还不会宣布转职业,因为他还要凭着业余选手的身份,去打明年的美国大师赛、美国公开赛、英国公开赛等三大满贯。而上一位没进入职业球坛的美国业余冠军是1991年的米契·沃吉斯,考虑到他是一位出生于1949年的“老伯伯”,当时已经42岁,可以说早就远离了职业高球这条路子。


真正在“黄金年龄”赢得美国业余锦标赛、却拒绝了职业球员之路的人物,要追溯到1975年的弗雷德·雷德利。那一年雷德利24岁,正在斯泰森大学的法学院深造。尽管他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奥古斯塔国家高尔夫俱乐部(美国大师赛的主办地)的主席,但他从来没有获得过职业球员的身份。


▼雷德利球打得好,但是选择向法学方向深造,毕业后又通过专业特长重返高尔夫界,日后担任了奥古斯塔主席,成为高尔夫界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他的故事生动说明学球之后不是只有职业道路可走


创办不到十年的亚太业余锦标赛情况与美国类似,年轻的亚太新人们都把这视为进入职业殿堂前的高水平历练。最突出的是连赢2010、2011两届赛事的松山英树,成为职业球员后世界排名曾一度高达世界第二,堪称日本国宝级球手。美国总统特朗普早前访日时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打高尔夫,松山英树就被邀请为给安倍挣面子的陪打嘉宾。


目前还没转职业的亚太业余锦标赛冠军,全部来自中国,分别是关天朗(2012)、金诚(2015)和林钰鑫(2017)。林钰鑫同样要保留业余资格去打明年的美国大师赛。而关天朗和金诚赢得冠军的时候还年轻,目前不急于正式放弃业余身份,而是分别在不同的美国高校一边念书、一边替校队征战。


可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优秀的青少年高尔夫新锐,最终都会选择走上职业道路。成为了第一代“中国青少年大师”的梁恩旗,想来也有同样的主意。


寻找中国青少年大师,各年龄组孩子大混战

美国业余锦标赛、英国业余锦标赛、亚太业余锦标赛,分别是美国、欧洲、亚洲最有代表性的业余赛事。而全新创办的中国青少年大师赛,则是国内为优秀青少年提供的高水平竞技场,由中国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主办,阿里体育、德世界体育承办。


在商讨赛事命名的过程中,赛事组委会中曾存在一种声音:“都是青少年球手参赛,叫‘大师赛’合适吗?”最后大家达成共识:一场志在培养“未来的大师”的赛事,采用“青少年大师”的称谓有何不可?


除了从名称上寄予了业界对未来中国高尔夫人才的希望,中国青少年大师赛的赛制在国内青少年赛事圈子也有突破。它不按年龄阶段分组,而是11-17岁的所有参赛选手在同一组别下竞技。这意味着大孩子们为了捍卫“前辈”的尊严,打得还要再卖力一些;小孩子们“越级挑战”,不仅是一个上佳的学习机会,说不定更能“以小胜大”,树立信心。比赛的精彩程度、竞技成色和培养效果均有望借此上一台阶。


12月20-22日,经过在广州南沙高尔夫球会的三轮角逐,第一代“青少年大师”正式诞生。本土出战的梁恩旗与吉林姑娘吕田分获男女子组冠军。可以直接冠以“中国”名义的赛事,其规格不言而喻。从赛事阵容的组成方案来看,中国青少年大师赛“青少年王中王”的味道更加突出。


▼中国青少年大师赛参赛资格要求


赛事共有六种参赛资格,前三种资格都与球员的绝对成绩有关。尤其是资格三中提到的汇丰青少年赛、全国青少年赛、别克青少年赛等,均是国内青少年高尔夫圈子中赫赫有名的赛事。把这些赛事中表现出色的孩子集中到中国青少年大师赛上,让他们争夺“冠军中的冠军”,果然配得上“青少年大师”的华丽名堂。


正如世界三大业余赛事为冠军提供大满贯入场券,中国青少年公开赛也为出类拔萃者创造体验国际赛事的机会。中国青少年大师赛同时属于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和世锦赛国家高尔夫集训队运动员的选拔赛,表现出色的选手有机会为国出征,另外男女子组冠军分别获得明年男子欧巡赛和女子欧巡赛的外卡。


梁恩旗去年曾通过资格赛获得佛山公开赛的参赛券。佛山公开赛是国际赛事,属于欧巡赛旗下的二级巡回赛——挑战巡回赛。而通过在中国青少年公开赛的精彩发挥,梁恩旗终于有机会亲身感受一线欧巡赛事的高水平较量。


以小小少年身份出战职业大赛,是有志于走职业道路的孩子(或有志于培育孩子走职业道路的家长)梦寐以求的机遇。在真刀真枪的国际赛事中,与全世界最优秀的球手同台竞技,其锻炼价值不在话下。另外小球员也会因为“天才少年”身份而得到媒体和其他资源的关注,为其生涯发展积累辅助力量。总而言之,早早接触职业大赛,便是快人一步的领跑优势。


不过这些憧憬恐怕只是投奔职业前的美好想象。


职业看上去很美,收益多高风险多大

以业余身份参加几场职业高尔夫赛事,只能摸到职业高球的一点皮毛内容。真正的巡回赛球手为职业之路付出的,不仅仅体现在每个周末的巡回赛赛事上。赛场之外,训练管理、后勤安排都是一门学问。另外如何树立形象、与媒体和球迷打交道,如何应对伤病、晋级、丧失巡回赛资格等压力,是更加考验职业球员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国际高坛最著名的“伤仲永”例子,当数美籍韩裔球手金河珍。曾经被誉为“老虎伍兹接班人”的他,在2008年大放异彩,赢得两项美巡赛锦标,并成为美国队夺冠莱德杯的功臣之一。2010年,他成为美巡赛近30年来第五位在不到25岁时就赢得三场巡回赛胜利的球员。其后他在美国大师赛上夺得季军,创造大满贯最佳战绩。然而正是这一年金河珍为了治疗困扰已久的拇指伤患,进入了一段休赛期。从此金河珍每况愈下,在2012年的脚跟受伤之后更是彻底消失在职业赛场。偶尔在一些慈善赛才能看见他象征性挥一挥杆。


▼金河珍早年被视为伍兹接班人,如今销声匿迹


金河珍尚且有三座美巡赛奖杯、一次莱德杯冠军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印记,但更多球员属于泯然众人、挣扎求存的角色。这些甘草球员正式代表了职业高尔夫的整体生存状况。家长们大概不会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技不如人,但是如果除了职业高尔夫没有别的出路,对再有天赋的孩子来说也许是埋下一枚定时炸弹。


必酷体育CEO谢颖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任何的培训如果不能提供一条以上的出路,那这培训就存在缺陷。”必酷体育是中国青少年大师赛的赞助商,主要业务是通过体育特长的路子,把综合素质突出的中国孩子送到海外名校。目前必酷体育主要以高尔夫为突破口,邀请常春藤名校的教练来向中国孩子面授机宜。“美国顶尖大学喜欢怎样的学生、争取哪些体育项目成绩能利于获取体育特长生奖学金,这是必酷与会员们分享的核心内容。”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体育特长生是一条走进名校的捷径。众多体育培训机构都喜欢从留学的角度为自己的项目添加成色,尤其是那些在美国校园颇受青睐、在中国内地刚刚起步的“中产阶级项目”:网球、美式橄榄球、冰球、壁球、击剑……从小接触这些项目,孩子们日后留学时更容易融入当地文化。再争取一下体育特长,名校录取通知书就有机会送到面前。


▼NCAA反映了美国发达的大学体育文化,“玩体育进名校”是一条可行的海外留学之路


然而谢颖毅困惑的正是,打球小孩的家长,似乎更看重职业的光环,而不是名校的福利。“必酷体育从体育的角度切入,为有留洋意愿的家庭提供指导。”谢颖毅说,“我们认同体育对塑造孩子身心健康的作用,但孩子最终是争取成为职业运动员,或从事该项目相关的其他职业,还是把重点放在学术深造上,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选择的机会。”然而谢颖毅在与中国青少年大师赛参赛球手的家长交流时发现,部分家长的目标完全落在职业高尔夫这“华山一条道”。


“唯一目标”,意味着“不容有失”;“不容有失”,可能导致“拔苗助长”。要是家长们认为,孩子一定要成为职业高尔夫球员,所以必须勤加锻炼,最后作出基本放弃学业、“脱产”打球的决策,这就非常危险了。高尔夫运动存在太多的偶然性,“苦练”不能为“成才”打包票。孩子最后当不成职业选手,文化素养又落后于同龄人,未来的路如何去走呢?


NCAA从不主张“脱产”,替校队争光也要苦读文化课

美国NCAA的体制早就看到“脱产”的弊端,因此一直强调大学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不能缺失。相比之下,国内存在着运动员挂名上学的现象,显得顾此失彼。


中国青少年大师赛期间,两位常春藤的体育名师——达特茅斯学院男子校队主教练里奇·帕克以及女子校队主教练亚历克斯·科克——应邀举行讲座。教练们如此主张:“学业和体育绝对可以兼顾,也必须兼顾。”谢颖毅补充解释道:“国内公立学校可能文化课日程较满,要不脱产,要不上学。但国际学校有适合的条件,为孩子提供充分的课外发展空间。因此学业与体育不是二选一,而是可以通过规划来双管齐下。”


换言之,即使铁了心非职业之路不走,也不要放弃学业,给自己留一记后手。


可喜的是,不少当年青少年高尔夫的新锐走的正是这一条路。他们一边在名校中摄入学术的养分,一边在美国大学体育的体系下磨炼技术。昔日最年轻的女子中巡赛冠军王梓漪现效力于斯坦福大学校队,成为“老虎”伍兹、“小魔女”魏圣美的校友;美国大师赛最年轻的晋级选手关天朗走进了亚利桑那大学,正努力锻炼运动员式的体格;同样参加过大师赛的金诚投入了南加州大学的怀抱,比关天朗早一年来到大学殿堂;前国家队成员王馨迎提前半年去富有女子高尔夫传统的杜克大学报到,已经迎来出征NCAA的第二个赛季……


▼杜克大学欢迎中国姑娘王馨迎的加入。杜克大学高尔夫女子队曾六次赢得NCAA总冠军,声名显赫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以上提到的少男少女们,还是以职业高尔夫为主要规划。是否有相反的例子:为了“名校梦”而通过体育特长生来“走捷径”?


谢颖毅举了一个同样来自杜克大学的例子。“名字我不记得了。一个女孩子,进了杜克大学高尔夫校队,毕业后没有转职业,而是加入了一家投行,到华尔街上班了。”


谢颖毅说的这个孩子应该是广州姑娘肖薏,她在2012-2016年期间就读于杜克大学。不过肖薏恐怕也不属于走捷径一类。在2016年接受“冯珊珊工作室”采访时,肖薏明确表示:“如果我可以打职业高尔夫,我一定会选择成为一名职业高尔夫球员。”


阿里体育赛事高级经理彭铿认为,从动机来说,“名校梦”的孩子理应比“职业梦”的孩子更多。“只是这些孩子达成目标后就不再出现在赛场了,体育圈里的人自然不太了解。媒体也没兴趣去报道,我们才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青少年赛事不应仅着眼竞技本身,“体育+教育”概念亟待传播

彭铿此前就职于IMG,曾深入参与汇丰青少年高尔夫等项目,亲身见证一批青少年高尔夫英才的成长。转投阿里体育后,彭铿暂时与老本行告别。直到阿里体育和中高协签订三年合同、成为中国青少年大师赛的承办方,彭铿才重返青少年高尔夫的世界。


青少年课外培训被视为“钱景”汹涌的蓝海。目前没有最权威的数据能表明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产值,但综合不同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来看,8000亿以上是一个稳健的预估数字。而根据一些公开发表的行业预估来看,最大胆的体育培训估算产值也不过是2000亿。这显示出大众对“教育”的重视高于“体育”。


▼各种美国高校的热门项目培训在国内也日渐兴起,击剑是其中之一。这些项目迎合了中产阶级对留学教育的需求


职业运动员属于“体育”的范畴,是为小部份身体机能突出者而设的人生道路。而“教育”则是全民所需。综合起来判断,希望借体育来争取更高的教育水平的人,会比单纯关注如何成就职业体育梦想的人更加多。中国青少年大师赛或许已经集合了国内最有希望成为职业选手的孩子,所以才看上去“职业梦”比例更大。


参赛孩子和家长自有规划,阿里体育对赛事也有一幅发展蓝图。彭铿透露,明年计划把赛事打造成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的年终盛宴,进一步拉升赛事的成色。


“除了为国内各年龄段的优秀青少年选手提供一个直接较量的平台,我们还希望以赛事为载体,在年末举行一个关于中国青少年高尔夫的行业聚会。我们可以办一些论坛讨论青少年高尔夫的发展方向。我们考虑颁一些奖项,向每年为青少年高尔夫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及单位致意。”


所谓“英雄出少年”。壮大于21世纪前十年的中国青少年高尔夫圈子,着实培育了一批人才。其中金融业的代表汇丰、汽车业的代表沃尔沃、赛事运营组织的代表朝向分别打造出颇有影响力的青少年赛事。连同其他加入这个圈子的品牌,以及直接由协会管理的比赛,丰富的赛事选择为青少年球手提供了大量锻炼机会,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其佼佼者包括目前的中国男子“一哥”李昊桐,以及成功赢得美巡赛成员资格的“渔夫帽”窦泽成。女子方面则有近年来征战于LPGA的林希妤、刚经历了日巡赛打磨的“国民小妹”石昱婷等等。上文提到的留学青年们,则被视为未来的潜力股。


不过青少年高尔夫的圈内人,过去从没有年终大规模集体交流的习惯。中国青少年大师赛有意创造这一场合,表明了高尔夫业界在培育英才方面的决心。


对阿里体育来说,高尔夫则只是校园体育的其中一片阵地。如何让体育与教育真正融为一体?阿里体育正在探索。今年11月,阿里体育与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签署了十年战略合作协议,第一期合作将从跑步、足球、功守道、英式橄榄球入手,协力运营校园体育比赛,推进校园体育长期、良性的发展。


这次签约是在第三届中美大学体育教育峰会举行的背景下完成的,而峰会也是阿里体育成立之初的一大手笔。由阿里体育来操办,大体协和NCAA中的一个高校体育联盟PAC-12作为中美高校体育的代表,从2015年起连续三年在上海碰面交流。一同落地的,还有NCAA篮球中国赛,由PAC-12属下学校的球队对战。此乃原汁原味的NCAA篮球常规赛首次在中国举行。


▼2017年第三届中美大学体育教育峰会,姚明等名人应邀出席


从海外高校赛事的体验,到中美双方的校园体育机构的交流,到大举进军本土校园赛事,阿里体育涉足于“体育+教育”的多种不同形态,最终受惠的应该是一批热爱运动的热血青少年。体育陪伴他们走过成长的关键阶段,令求学时期充满活力的回忆。但还有一批孩子,完全把青少年赛场视为走向职业的垫脚石。他们今天在业余赛场取得的成绩,并非进入职业赛场后无往不利的通行证,有什么青少年体育形式能保证他们得偿所愿、保证他们会充满欢喜地回忆青少年时期走过的运动之路?


以赛事形式出现的中国青少年大师赛,无法承受参赛者们对未来在职业赛场出人头地的全部寄想——任何赛事都做不到这一点。作为赛事,中国青少年大师赛可以完善国内青少年赛事的体系,以其“未来大师”的概念、“王中王”的玩法,给青少年球手带来新的挑战。


但如果作为一项青少年体育、校园体育的事件来看,中国青少年大师赛可以承载更多内容。应该有更多的海外教育专家与家长分享,体育与教育之间如何相辅相成;有更多的业界人士一起来探讨,中国需要怎样的青少年高尔夫生态。


高尔夫带给孩子的,不应该只有职业运动员一条路。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图片·回顾往期经典


点击标题·阅读更多体育产业干货

大众投票结果电竞小镇

西甲俱乐部无锡马拉松

肆客体育十大体育科技


-商务联系-

大生意君|微信号:tiyudashengy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